深度学习
9.6.1 说说TheDAO事件提起TheDAO就不能不先说说以太坊,因为这个事件就是以太坊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个重大的安全事件。事实上这个事件到最后已经演变为两种价值观之争,而不再只是技术方面的争论了,以太坊也因为这个事件硬分叉为两个版本:以太坊经典(ETC)和以太坊(ETH)。先来说下这个事件吧,以太坊属于区块链的二代技术,与比特币这种一代技术的应用比起来,支持更复杂的脚本编程,不但本身实现了数字货币,而且还可以让开发人员通过使用以太坊支持的脚本语言自定义编写所需功能的智能合约,这是一个相当跨越的创新。通过智能合约的实现,人们可以在以太坊上创建自己的数字货币(没错,你可以在以太坊上创建以你名字命名的数字货币)、众筹合约(类似于一个公开透明的基金账户)、自治管理组织(比如创建一个
无论是哪一种区块链应用程序(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去中心的交易系统等),它们的网络都是由一个个独立的节点组成的,发生在节点中的各种操作(如转账交易、合约状态的变更等),都会以交易事务的数据形式广播到网络中,通过矿工打包到新的区块,作为主链的一部分而最终确认所有的这些操作。然而,当节点很多,使用量很多的时候,大量发生的交易就会来不及在正常期望的时间内被打包,因为它们都拥堵在网络中,这些等待被确认打包的交易数据通常都维持在节点的内存池中。以比特币来说,每隔大约10分钟生产一个区块,而每个区块还是有大小限制的。目前来说,比特币一个区块的大小限制是1MB,而很多人在以太坊上大量地进行智能合约开发以及进行ICO(InitialCoinOfferings)也导致大量的网络拥堵,实际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可以试着先去安装一下比特币的核心客户端或者以太坊的客户端,然后进行主网络的数据同步,看看你的硬盘空间能不能承载。在2016年7月的时候,比特币的区块链账本数据大小才80GB左右,而到了2017年的7月已经是130GB之多了。看起来好像问题不大,现在的硬盘动则几百GB甚至上TB(1TB=1024GB),好像还不至于容纳不了这些数据。然而,这里面潜在的问题却并非只是依靠足够的存储容量能解决好的,如下图所示:如图所示,区块链数据的大小是一直在增长的,对于运行着完全客户端的用户来说,虽然大小的增长可以预先估计,但是这么大量的数据却不那么容易转移。倘若希望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完全节点,靠慢慢同步那可是有的等了,要直接复制转移那可是上百GB的数据,而且大小还一直在
1.未来世界:可编程社会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人们建立了各种制度规范,也创造了各种工具,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交通不便,为了与远方的朋友保持联系,人们通过写信来交流;为了方便人们出门在外花费,建立钱庄银号使得可以在异地取款;为了确保生意往来的信用,人们通过字据合同来约定事项,等等。社会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大家互相配合,各自在自己的角色位置发挥着作用,虽然很多事情还是不那么方便。不过这些还是会继续发展进化,我们以为跟远方的朋友只能写信交流,后来有了电话,再后来有了互联网;我们以为储存数据只能是一卷一卷的纸张装订,后来有了数据库系统,再后来有了云盘;我们以为跟朋友玩耍只能是逛街吃饭或者唱歌,后来有了网络游戏,再后来有了开心农场;我们以为出门旅行,要么步行,要么马车,后来有